【】蓝光电影/蓝光碟 BD50 画之国【第37届凯撒奖(2012)】

【】蓝光电影/蓝光碟 BD50 画之国【第37届凯撒奖(2012)】
  • ¥22.00

  • 销量
    0
  • 浏览次数
    300
  • 购买数量
  • 选片期间请不要更换电脑和浏览器!

商品详情

好消息:近期推出各大流媒体平台出品版本,简称流媒体版。什么叫流媒体,比如国内的爱优腾,国外的奈飞,迪士尼等等在线平台。

4K必须4K机播放,蓝光必须蓝光机播放,请注意此类问题售出不退不换。

注意:盒装的计算方法是按均价每张乘以2元。如你买了10张,那就是加20元,但不一定是有10个盒子,双碟的就是一个盒子,请知悉。

低于10张或少于100元的订单加收10元包装费,请注意


4K 专用盒装


以下描述来源于各大网络,只作为影片内容介绍。并不作为影片配置参考(如:字幕,音轨,集数),以实物为准。

片名: 画之国 Le tableau (2011)
导演: 让-弗朗索瓦·拉吉奥
编剧: 让-弗朗索瓦·拉吉奥 / Anik Leray
类型: 剧情 / 动画 / 奇幻
官方网站: www.letableau-lefilm.fr
制片国家/地区: 法国
语言: 法语
上映日期: 2011-11-23(法国)
片长: 76分钟
又名: 画画 / The Painting
IMDB评分: 7.0/10 from 938 users
IMDB链接 http://www.imdb.com/title/tt1891769/

剧情简介:

在一副未完成的画中,画中的人搞起了等级社会,画全人歧视没画完人,更不把线稿人放在眼里。画之国的城堡被画全人蜡烛大帝所掌控,他把没画完人和线稿人驱逐到森林中。画全人拉莫和没画完人克莱尔相爱,遭到了蜡烛大帝的追逐围捕。机缘巧合拉莫遇上了克莱尔的朋友罗拉和线稿人布吕姆,三人被追到了食人森林里。他们决定去寻找消失的画家,让其完成这幅未完成的画,为没画完人和线稿人涂上色彩。在寻找的路上,三人跌出画中,来到了画家的画室。邂逅了闲卧窗边迷人的夫人、脾气不太好的画家自画像、语速很快的蓝色小丑。他们穿梭在画与画中,在威尼斯的狂欢节里奔跑,遇到死神的追逐,最终回到了画室,虽未找到画家,但得到了画画的技巧。
而另一边,克莱尔被捕,没画完人和线稿人被拉去做劳工,蜡烛大帝在着手一场仪式,得到颜料和技巧的拉莫一行人回来的道路险境丛生,最终他能否赋予没画完人和线稿人色彩呢。

以下内容转载自豆瓣电影:
   会讲故事的画

《画之国》是法国73岁导演Jean-Fran?ois Laguionie的第四部动画长篇,制作周期历经五年。在3D当道的今天,还能坚持做2D动画的导演显得弥足珍贵。全片没有煽情的泪点,也没有眼花缭乱的打斗场面,但还是吸引我顶住排片表上“6岁起”的压力再一次走进影院。此片无论是画面还是剧情,都是我近年来看的动画长片中的佳作。

1. 美术风格

动画本身就和美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,但如果把它解读成“活动的画”显然太狭隘,怎样把两者完美地结合一直是个难题。《画之国》对美术和动画的结合做了个有趣的探索。

片中的背景大量运用整体色块,让画面充满油画的质感。开场大量冷色调的运用,让人还未看故事,就首先感到一丝压抑和不安。城堡中明亮的黄色光线显示出杜班人(法语“画全的人”的谐音)高高在上的地位,而饱尝禁忌之爱痛苦的拉莫和克莱尔只能躲在黑暗中。魔法森林入口线条扭曲,蓝、红、黑为主色,渲染出恐怖的氛围。随后,水流渐缓,颜色转暖,明亮的黄色和充满生机的绿色将紧张的气氛缓和下来。随后表现战争的画中,背景是简单的灰白黑,充满了冷酷和无情。相反,画家笔下的情人嘉朗斯和威尼斯城明亮欢快,粉、橙、紫等大量过渡色使画面饱满鲜艳。当死神来抢夺高姆时,画面又逐渐转黑,配上激烈的进行曲, “死神来了”的情节让人不寒而栗。(我被吓到了,前面坐着的妈妈一直搂着小孩……)

人设也同样精彩。男主角拉莫以蓝和黄为主色,显得沉稳而勇敢。女主角罗拉用了紫、黄、绿,与开朗、勇敢、机灵的性格相符。布吕母和高姆则是只有轮廓的勒夫人,设计上借鉴了油画打稿的草图,不难想象转化为动态的难度不小。

值得一提的是片中两次幻想桥段,人物幻化成素描般的轮廓,配上舒缓的音乐,在多次变形中把对爱人的渴望表现得唯美而诗意,是片中的点睛之笔。

其实,《画之国》的剧本起初并没有限定画面风格。导演Jean-Fran?ois Laguionie也是一名画家,考虑到剧中人物需要有具体的形象,所以把风格限定到抽象画派之前的20世纪30年代,主要参考的画家有夏加尔、马蒂斯、德朗、博纳尔。片中有印象派的影子,更有后期象征主义及超现实主义风格,构图平面,明暗对比强烈,脱离对现实的模仿,“主观化的客观”为剧情和主题服务。导演对画面风格的选择由故事而来,所以整个影片风格非常统一。这对水墨动画的发展也是个启示。


2. 故事主题

影片以拉莫、罗拉和布吕姆在画内外寻找画家的历险为主线,画中杜班人对巴菲尼人(法语“未画全的人”的谐音)的压迫为辅线,两者交汇在杜班人拉莫和巴菲尼人克莱尔的爱情上,以此为矛盾点推动情节。

寻找画家的目的是为了让他把未完成的画作补完,让所有人都有平等的权利。其实世界本来多彩,外表的差异无可厚非,可总是有人致力于建立一个标准,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区别对待,显示自己崇高的地位。故事起源于对差异性的消除,但随着情节的发展,逐渐转变成对自我的重新塑造。这个转换非常高明,因为如果故事结尾是众人找到了画家,把所有人都画完整了,那么主题就仅仅是如何把自己变得和别人一样,矛盾的根本并未消除。颜料是人物的命脉,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并且改变命运,才是影片想要传达的主题。结尾处,所有人都按自己的喜好用颜料重新画了自己,所以找画家也变得不重要了。

但是影片主题并没有停留于此。寻找画家的过程,其实也是对自我的探寻。小孩最常问的问题之一是 “我从哪儿来”,人类也从未停止过对生命起源的探索。当所有人都忙于用颜料画自己时,女主角罗拉再一次走出画作,终于见到了画家本人。画家说:“我并没有抛弃他们,我给了他们最基本的东西。一副简单的图画通常比一副精雕细琢的油画美。”所以为什么要忙着把自己包装成另外的样子呢?原来的自己才是最美的。不受外界的干扰,忠于自己的内心,坦坦荡荡地活着,才是世界本来该有的面貌。

影片开头借罗拉之口说出“这里,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一样”,既是对主题的隐射,也可以看作导演对影片的期待。如侯孝贤所说:“我觉得总有一天电影应该拍成这个样子:平易,非常简单,所有的人都能看。但是看得深的人可以看得很深,非常深!”《画之国》对小孩来说,是一个成长的故事,比如那些在学校总被同学欺负的孩子看此片估计非常有共鸣。对成人来说,我们看到了太多的隐喻:对外表的过度关注、种族歧视、极端主义、集权、死亡……每个人都能从这部影片中看到不一样的世界,不一样的自己。


《画之国》的故事非常有想象力,叙事流畅,风格统一,画面和音乐对叙事的辅助堪称典范。要说唯一的不足,就是结尾罗拉在光线充足的实拍镜头里略显死板,与周围环境不太协调。所以说,动画技术的探索和画画一样,没有尽头。